第144章 人红是非多-《重回80当大佬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这还只是市内件和旁边津门、唐州、雄州的。再远的地方,还来不及寄到呢,我跟所里申请了,明天起加人。”邮递员一边擦汗一边吐槽。

    听了这个准信儿,央视后勤部门从上到下都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放了20年红剧,从来没见过这种阵仗呐。

    最无奈的是大伙儿一开始还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,只好安排加班加点紧急拆信阅读。

    “部长,我这里3000封,2800封是说漏掉了《沪江滩》最前面两集,希望播完后尽快重播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里5000封也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是。”

    一番统计,最后发现90%增量邮件,都是希望多安排重播、或者首轮播完后再播,好让后来的观众补上漏掉的剧情。

    此前按央视的惯例,是从未有过电视剧时间段的节目、在播完后立刻重播的。但看着数以万计的热情来信,有关领导也只能请示之后、破天荒决定首轮播完后立刻跟上。

    另外,1980年的央视,本来是一贯为了节约工作量,直接把前一天晚上6到10点的节目,拿到第二天下午2点到6点重播。

    如今为了确保更多人可以看到《沪江滩》的重播,就在时间上把它和本来9点20的深夜节目对调了,确保大多数人可以赶在下班吃晚饭前看到。当时还有一大堆国企是下午4点半或者5点下班的,也很少有加班。

    这也是对香江同胞更加开放的一种姿态么,并不纯粹是为了收视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出了央视之外,国内另一个被来信挤爆的单位,是沪江电影制片厂。

    谁让顾骜当初选了这个合作者,作为内地的合拍单位呢。

    只不过,这一次找上门来的都是专业人士,目的则是想蹭热度借调一些演员,尤其是刚刚在《沪江滩》热播中火起来的内地本土演员。

    计划经济时代,电影制片厂并不在乎本厂员工是否走红,反正都是按政治任务拍电影。

    但随着开放的进程,尤其是《庐山恋》和《沪江滩》这两个例子、对本地旅游业的拉动促进作用逐渐显现,各地的政府旅游部门,开始频频给电影制片厂施压,试图复制这种成功。

    1980年的时候,上到邓伟人,都是反复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、吸引外国游客,作为重要创汇手段补充的。在国家缺少外国人看得上的工业产品时,发挥“文明古国”的被参观价值,一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。

    否则也不会国家组织大量卖文物创汇了。

    而这些为了促进旅游业而搞的电影项目,就不是每个省的制片厂能说了算的,甚至会有省级的相应分管领导,亲自督办,要求制片厂想办法加有名的明星来上镜、为本地宣传。

    后世作为演员届泰斗的唐囯强陈道名等大腕,这个时代就没少被这种项目抢。

    这一次,一个中院电影制片厂的电话,打到了沪江厂的制片主任徐凌这里,然后徐凌了解情况后,又把苏萍喊到了办公室。

    “小苏,你女儿还没回国呢?听说李联杰也是被喊去当保镖了?《沪江滩》热播,中原制片厂的苗厂长亲自打到我这里了,说准备跟他们合作的长城影业张指导,推荐李联杰演一部新片《少林寺》的主角,你想办法给我把人找回来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