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萌新上路-《重回80当大佬》
第(3/3)页
“不敢当,适逢其会而已。”顾骜连忙谦虚。
肖正笑着调侃:“实话实说,老包比许处长有前途,他是一两年里又要高升的人。不过,你刚毕业,机科办那边又腾不出位置来,所以先给你到这儿过过桥。
我也知道你不会待久的,只要你立功,随时都能调走。就算不立功,最多熬半年考察期、有点苦劳,也会给你平调的。”
顾骜虚心请教:“愿闻其详。”
肖正挥了一下雪茄,示意道:“台港澳司,年初的时候只叫港澳司,当时形势还不明朗,国家也不敢提引进台资。所以台资处是四季度刚刚设立的,所有人都是凭空抽来的,空缺多得是。
机科办那边都是成熟业务,一个萝卜一个坑,凭空加个副处长,难度可就大了。人家那边也都干得好好的没犯错,直接调到台资处来给你新人腾位置,多得罪人。等你也是副处长坐稳了,平着对调,看起来就不扎眼了嘛。”
顾骜恍然大悟,看来他的考察期,就要在台资处度过了。一切只能怪官场规矩。
开放初期,大陆对外部资本的利用,也是分阶段落地的,港资和日资是最早的,因为完全没有政策风险障碍,对方也愿意来。
早期去特区投钱的,也基本上都是香江富豪。而台资就涉及到79年1月刚刚中美正式建交后、美台断交带来的低谷期,连续好几年湾湾人闭关自守。
82年后,随着廖主任的接触,局势有所松动,但台资也不想去已经被港资盘踞成主场的深市特区乃至珠三角。
历史上一直到84年,邓伟人公开表示“深市的经验证明,搞特区的决定是正确的”之后,内地第二批开放城市名单公布。而后,台资集中挑选了姑苏这个开放前沿,开始海量涌入长三角。
后来国内30年的“百强县经济榜单”上,姑苏下辖的县级市坤山之所以蝉联榜首,就是因为那里是台资集中宣泄的突破口。
可以说,珠三角是港资的后方大本营,而长三角才是台资的大本营。
“被安排到这么一个单位来,想要立功倒是有点麻烦了,这两年台资根本不可能引进成功呐,只能做点事务性工作了……
眼下对于台商来说,来大陆投资几乎就等同于在对岸被认定为‘叛变’,风险太大了。除非有极大的诱惑,让他愿意抛弃在湾湾的事业根基,投资后举家迁移到香江,否则根本不可能来大陆的……”
顾骜琢磨着自己短期内的工作,不由有点放弃。
算了,没机会就混日子吧。
磨个半年洋工,勤勤恳恳做点基础的事务性工作。等考察期一过、待遇实锤转正。
甚至到时候自己再申请停薪留职去读博士,也没什么——以应届生直接去读博士,和已经坐实了县处级待遇的副处长、然后去读博士,效果和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顾骜如是盘算着,花了半天时间跟同事们稍微处了一下人际关系。又跟肖正去机关食堂一起吃了午饭,就等下午许处长传达委里的会议精神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