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 二十七,洗疟疾-《四合院的生活日常》
第(3/3)页
五彩斑斓的风筝,让大宝看到就要上手拽。
魏爸爸大手一挥:买了。
过两天找空地放风筝玩。
小巧的面人儿,孙猴子的脸谱,都是大宝的最爱。
至于哪个才是真的最爱,魏平安猜测,最后一个,大概解释就是永远的下一个。
周子墨喜欢竹木做成的刀枪,看到同龄小伙子耍着玩,偷偷流露出羡慕的神色。
魏平安自然不会吝啬,两头贴着金纸的木棍,叫金箍棒,买。
一个木片戳在棍子上,用丝线绑了,叫青龙偃月刀,买了。
周子墨拿着青龙偃月刀,魏平安拎着金箍棒,肩膀上还有个魏大宝摇着拨浪鼓。
这组合一点都不奇葩,因为太多类似的家庭组合在这里游逛了。
逛累了,魏平安找了个摊位面前坐下来,摊主是个扣了一顶兔皮帽的青年,笑嘻嘻的也不赶人,魏平安递给一根烟,他夹耳朵上,就又开始忙活。
这是一个布娃娃的摊位,后面横着一辆马车,棕色的高头大马拴在最后面,马车上一大堆玩具,有个老太太坐上面,围着的人要哪个,她就翻出来让青年递过去。
大宝拽着布老虎就不撒手了,特大号的,得有大宝半个身子那么大。
周子墨对布娃娃不太感兴趣,坐在一块石头上,对着手里剩一小半的糖葫芦使劲儿。
走到一半的时候肚子就撑溜圆了,但难得吃这么些好吃的,周子墨也舍不得撒嘴。
魏平安看上了一个中国结,很大。
连同魏大宝怀里的布老虎一起,都买了。
“子墨,再往前逛逛,咱就去刚才那个地儿剪头发了啊。”
逛了两三个小时,抱着大宝的魏平安还没觉得咋样,周子墨却脚跟疼的快走不动道了。
“行,姐夫。”
“爸爸,明天还来……”
“过两天再来,带妈妈和太姥姥一起来,好不好?”
旁边周子墨也是眼神发亮。
这种场合,他也没经历过啊,舍不得就这么快结束。
剪头发的地方,就一个老师傅,银光闪闪的剃子在一个个脑袋上游走着,有好些排队等着的,听话里意思都是熟客,回头客。
等了五六个人,周子墨消灭完了糖葫芦也恰好轮到了他们。
“师傅,劳烦给剃短一点。”
二十七剃精细,这也是有讲究的。
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。
其实这都是谬谈。
这个话是从清朝那会儿流传下来的,满清入关之后,要求剃头留辫子,那会儿传的口号就是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……
后来每当剃头的时候就会让汉人想起前朝的旧事,也就是“思旧”,后来不知怎的演变成了“死舅”,这个流传确实挺荒诞怪异的。
但无论如何,有这样的忌讳,魏大宝剃头就直接剃光。
省的没出正月再剃头,让老太太难受。
周子墨可是被老太太委以周氏希望的存在,而且他,是大宝的舅舅。
出门前,周闻专门拉着魏平安叮嘱过的。
剃光头,省事,反正小孩子也不懂。
仨人剃完了头,大包小包的骑车回家。
现在他们就不着急了。
如果不是家里有浴盆能洗澡,今天他们还得紧赶慢赶的掐着点。
因为二十七,洗疟疾;
二十七,去旧泥……
洗澡,洗衣服,也是今天需要完成的事儿。
等明天腊月二十八开始,就不能洗洗涮涮了,需要等到过了年三十后,才能再洗衣服。
这也是讲究。
家里有了老太太,过年的规矩多了很多,魏平安一个人的时候可没这么些事。
但事多仪式感就重,越有过年的氛围。
回到家,周闻和老太太已经把衣服洗完晾好了。
家里有洗衣机就比手洗的快得多。
刚才进门时,还看到前院的于莉蹲在大盆前错衣服呢。
进了中院,秦淮茹也在洗床单,盆里貌似还有男人的衣服。
正屋门开着,半扇棉帘子撂在一旁,何玉柱哼着小曲在煤炉子上翻炒着。
香味儿扑鼻,闻着油水就不少。
看到魏平安带着孩子进来,小曲儿停了一小会儿,等魏平安过去之后,又重新哼哼了起来。
有票票吗?有鼓励性质的留言吗?……
胖子要召唤动力码字啊……
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