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七章 告大明臣民书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成贤的文章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大多数同行的关注,包括之前研究绿毛的大夫,也仔细拜读李成贤的大作,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,感觉这里头与自己研究的东西是一类的。

    于是他也发表了一篇,同样提出了外部入侵造成的生病设想。

    李成贤提出的是缺乏消毒环节,所以才是病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,并且提倡消毒,大夫们要严格的遵守,形成医馆制度。

    因为李成贤推广的制度被整个医馆接纳,改变了医馆的治疗制度,所以在当年的科学与技术大会上,李成贤获得了大奖。

    “永乐元年生人,李成贤大夫。”

    听到自己的名字,三十出头的李成贤,激动的登上了讲台,报社的速画师上前,只用了少许的时间,就勾画出了李成贤样貌的雏形。

    经过新一代印刷机器的印刷,带着李成贤图像的新闻,通过报纸面向全国发售。

    洪熙七年。

    一年一度的科学与技术大会,是整个大明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。

    洪熙九年。

    主要工作转为研究方向,其次是在金州医学院教学的李成贤,在金州医馆的研究室里,因为学生们的粗心大意,培养皿不干净,也可能是学生吃零食掉入了脏东西,等李成贤从京城回来时,发现培养皿里面长霉了。

    学生们深感不安,而温和的李成贤并没有破口大骂,而是告诫了自己的学生们以后不要粗心大意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激烈的冲突,学生准备清理培养皿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现象,学生抱着探究的心情,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导师。

    李成贤看到培养皿里,发霉的周边仿佛是溶解了一圈,于是用显微镜观察,最后发现霉菌周围的细菌都被死掉了。

    “会不会是霉菌的某种分泌物杀死了细菌?”

    学生推测道。

    学生的话,给了李成贤提示,按照这个方向,很快得到了巨大的突破。

    一篇名为“发霉的果子”学术文章登上了技术报,并且在头版头条,编辑专门给予了评价,李成贤大学者颠覆医学的大发现!

    朱高炽也惊动了。

    结合文章里的各类说法,朱高炽认为就是后世的青霉素。

    李成贤把青霉素当做外用药涂抹伤口,虽然有一定的效果,但对于青霉素的作用并没有彻底发挥,青霉素真正的最有效用法,是当做注射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内部组织。

    让青霉素和细菌全面接触,而外用的效果不佳,内用的效果却是神药。

    这么说吧。

    青霉素的运用普及,才是人类寿命得到巨大延长的真正原因,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才是食物来源的满足,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。

    大明社会在后者方面取得了大成功,但是前者目前还停留在摸索阶段。

    如果前者也取得了大成功,那么大明人口将会进入彻底大爆发的时代,五十知天命的古语也将彻底改变,大明社会将进入人均寿命六七十岁的时代。

    包括战争的伤病,士兵们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,老兵的存活,让军队的战斗力发生质的变化。

    但是朱高炽也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青霉素内用,提纯技术非常的重要,而且培养皿的方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,随着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长足进步,许多的技术不再是可以随便突破的。

    每项技术的突破,背后代表了体系的进步,在大量体系的进步下,才有了单独技术的突破。

    例如青霉素。

    青霉素的发现,到真正的提纯,以及工业化生产,哪怕是二战时也没有普及,在现代才取得了大成功。

    朱高炽下了旨意,要求给予李成贤团队所有的支持。

    连皇帝陛下都惊动了,许多的学者内心反感,认为皇帝是因为年纪老了,害怕死亡,所以才有这样的行为,科学的发展是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的,绝对不是统治者好高骛远的事情。

    但无论学者们如何想,来自于朝廷的支持让李成贤团队成为了大明实力最强大的科研团队。

    无数的资金,人力,武力不计其数的投给了李成贤。

    金州工业区为李成贤专门成立了培养青霉素的工厂,调去了几百名工人,每天从事一项简单的工作——培养青霉素。

    没有足够多的合适的容器怎么办,金州工业区专门制作生产了一大批的容器。

    整个工程变为了霉菌工厂。

    工业区的工人们,把霉菌工厂的工人们笑称为霉菌工人。

    从提取到稳定,乃至水溶液的辅助发明,不计其数的研究和投入,三十余岁的李成贤压力巨大,才几年的时间而已头发掉光了。

    此时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