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-《靖难攻略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好……”听到这话,傅安松了一口气,不曾想瓜州距离此地如此之近。

    “既然是这样,那明日我们也前往瓜州,在路上与郭都指挥佥事相遇吧。”

    傅安着急赶回内地,因为他已经十三年没有回家,而前往南京的路上会经过他的家乡河南开封,那便是他能短暂与家人见面的唯一机会。

    除了他,这支九百余人的队伍里还有许多护卫的家乡在关中、河南、山东和江南一带。

    得知靖难之役的事情后,他们谁都不确定自己的家乡有没有遭受波及,自己的妻儿老小是否还活着。

    “这全看大人,末将可以明早派出塘骑,与郭都指挥佥事提醒这件事。”

    总旗官倒是没有阻拦的权利,傅安见状也作揖道:“多谢小兄弟了。”

    阔别国家十三年,面对长着大明面孔的人,他们都抱有善意和珍惜。

    “末将告退,二位大人好好休息。”

    总旗官见状回礼,并在招呼一声后缓缓退出这混凝土的平房。

    在他走后,傅安看向郭骥,脸上感叹:“不知新君态度如何,若是不行,你我也早早致仕归家吧。”

    郭骥闻言摇摇头:“我早年与陛下见过面,陛下为人豁达,且太子当初在南京时,也是出了名的对诸臣礼遇,应该不至于对我等苛刻。”

    “更何况,你我手里还有一条关于元裔的消息要汇报给陛下,这事关漠北局势,陛下即便不赏赐,却也不会苛责。”

    “希望如此吧。”傅安叹了一口气,随后与郭骥聊了几句回京之后的打算,直到亥时才分别各自入睡。

    翌日一早,总旗官为傅安和郭骥等官员准备了马匹,并派出二十名骑兵参与护送。

    尽管前往瓜州路上十分安全,关西马匪也在这两年被郭镛清剿干净,但昨日这支队伍吃光了黑山堡的大部分储备,因为这二十余骑兵需要前往瓜州运送新一批的补给前来。

    清晨,一行队伍开始出发,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许多人都骑上了骆驼,而骆驼背上的水桶则是被留在了黑山堡。

    抵达黑山堡后,沿途六个驿站都有补给水源和吃食的地方。

    尽管它们的食物不一定充足,但供应整支队伍一顿饭还是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时间一点点过去,从清晨到正午,再从酷热的正午到午后的申时(15点),走在经过清理的官道上,傅安他们也见到了从远方奔驰而来的骑兵队伍。

    上千名骑兵从瓜州的方向奔走而来,隔着老远便挥舞旗语。

    傅安等人纷纷下马,毕竟郭镛的官职还是比较大的。

    在他们下马后不久,上千骑兵便自发在队伍左右列队,郭镛也翻身下马,走到了傅安、郭骥等人面前,三人相互作揖。

    几年的西北军事生涯给郭镛脸上增添了几分沧桑,以及男人的坚毅。

    傅安、郭镛和郭骥在京城时便见过,只是当时不算特别熟悉,因此郭镛开口的第一句话便让傅安和郭骥猝不及防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真没想到,傅都给事中你们居然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额…这……”傅安与郭骥面面相觑不知道郭镛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郭镛见状也知道他们误会了,连忙笑道:“我不是那意思,我的意思是殿下白费功夫了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?”傅安诧异反问,郭镛也解释道:

    “陛下与殿下敕命郑和下西洋,携官兵两万七千余人前往忽鲁谟斯,准备向帖木儿国要求释放你们,并赔偿损失。”

    “我上次看《邸报》时,郑和他们已经抵达榜噶喇,说不定现在已经抵达忽鲁谟斯了,因此我才说殿下白费功夫了。”

    郭镛的解释让傅安与郭骥倒吸了一口凉气的同时,不免鼻头一酸。

    “为了我等千余人,居然劳烦朝廷与陛下、殿下出动大军,我等惭愧……”

    傅安朝着天空作揖,声音中带着尽力压制的哭腔。

    “这是哪里的话,殿下他们得知你们回来一定会十分高兴的。”

    郭镛说罢,当即也让麾下骑兵让出了胯下的乘马,命他们将乘马交给傅安身后的护卫们乘骑,骑兵们则是乘骑战马。

    反正只要不进行奔袭,慢悠悠骑战马也掉不了多少骠,顶多为多喂两把豆子罢了。

    相比较这些,郭镛则是更为在意傅安他们这一路上的经历。

    他让军吏负责记录,自己则是与傅安、郭骥他们交流起来。

    他们所说的事情都被记录,不出意外会在送抵瓜州后被加急送往南京城。

    由于短时间无法赶回瓜州城,他们中途在一个驿站附近扎营休息了一夜,翌日才抵达了瓜州。

    十三年前出发时,傅安他们便经过了瓜州,不过当时瓜州是沙州卫的驻牧地。

    十三年后当他们返回此地,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混凝土构筑的城池。

    城池长宽皆一里余,周长五里不足,依托疏勒河建筑而成。

    在疏勒河两岸,曾经的草场都被开发为了耕地,混凝土建筑而成的水渠遍地都是。

    放眼看去,整个瓜州城和城外的耕地都被水渠包围起来,而水渠两侧则是一排排的小树。

    这些小树高六七尺,有七八排。

    它们就好像城墙,挡住了大部分吹响耕地的风沙。

    在小树外,还有一排排用秸秆制成的小方格,据郭镛所说,这是东宫殿下教导的固沙手段。

    尽管瓜州附近是戈壁,但每年刮大风的时候都会吹来不少黄沙,这些方格可以有效的将黄沙固定,不至于让它们吹入耕田之中。

    “沧海桑田,我未曾想到我居然还能在瓜州看到树木与耕地。”

    走在夯土的官道上,与郭镛并排的傅安感叹的看着这深处戈壁之中的“绿洲”。

    “瓜州、玉门得以成功屯垦,皆因疏勒河和祁连山流下的河流。”

    郭镛用马鞭指着西南方向,尽管什么都看不到,但见过祁连山的傅安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。

    他们穿过了防沙林,也见到了许多在田间耕种的百姓。

    见到他们,傅安询问道:“这些是军户吗?”

    “不是,是从肃州迁移而来的汉户百姓。”郭镛摇头回答,同时也开口道:

    “朝廷从三年前就开始迁徙河西之地的百姓,许多回回、鞑鞑都被迁入关中、河南和四川,许多汉户则是被迁往陇西、甘肃等镇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朝廷的意思,是准备等日后河西之地的汉户占据多数后,将河西设三司管辖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