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 现场作诗-《1979我的文艺时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即使是延河文学支付的算是业内顶级的稿酬,姜玉楼还是不太满意。

    毕竟明年稿酬改革后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,他只要熬一熬,熬到明年,同样的作品赚得比今年多一倍,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  “不一样的。”林编辑摇摇头,笑着道:“姜同志,延河文学属于地方杂志,而我们《诗刊》属于央级刊物,受众和影响力不是《延河》所能比拟的。”

    姜玉楼一想,他说得也对。

    他可是知道,这个年代政府部门可都是有订购《诗刊》的。

    如果他的作品能入未来某位大佬的眼,得到的好处也不是一点稿酬所能比的。

    只是,就这样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又心有不甘啊。

    姜玉楼沉吟片刻,平静的问道:“林编辑,如果我选择在《诗刊》发表一首诗,能拿到多少稿酬?”

    林编辑面色古怪地看着他,他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在诗刊社面前如此冷静,而且还关注起了稿酬。

    季正怀忍不住提醒道:“玉楼,不要因小失大。”

    能在诗刊社的杂志上发表诗歌是一种荣誉和肯定,其价值哪里是稿酬能衡量的。

    姜玉楼有些不好意思,他摸了摸鼻子,说道:“抱歉季老,林编辑。我家条件不好,我在燕京的开销都靠稿费,所以有些太过重视了。”

    季正怀恍然,这时候他才想起来,自己院系的这位学生出身农村,家庭条件不好。如此一来,稿费对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劝他不要重视稿酬反而显得自己过于清高,脱离了实际。

    想到此,季正怀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多年的教授生涯,让他脱离了明年疾苦啊。

    这可不行。季正怀在心底告诫自己。

    于是他决定补救自己的过失:“林编辑,玉楼家里的条件不好,很需要稿酬。我看,你们杂志社在稿酬上面是不是可以按照最高的标准执行?”

    林编辑面色古怪,姜玉楼家里的条件是不好,可他本人绝对不穷。

    他可是有打听过,延河文学给他的稿酬可是加上了印数稿酬的,这在当今可以说是独一档了。

    一首诗赚了有四百块吧,都抵得上他这个杂志社编辑一年的工资了。

    只是这话却不好明说,尤其是季正怀都替姜玉楼说话了。

    想了想,林编辑道:“姜同志,你手里现在还有没发表的诗歌吗?”

    他准备先拖一拖,或者看看诗歌的成色再说。

    别说姜玉楼只是情诗王子,就算是情诗之王,好诗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吧?

    也是因为这一次《见与不见》的巨大成功,加上玉楼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,他已经不是诗歌界的纯新人,而是有了一定的议价权。
    第(2/3)页